下面条怎么才好吃?
20多年前的香江,香港电影鼎盛时期,我正上初中。学校对面有个小面馆,招牌不大,但人很多,三四个老师陪我们几个娃儿吃顿饭,气氛融洽。 那时最火的武侠片是《方世玉》,李连杰一甩长发,一脸英气,“打!”我最爱看这部,每天放学急急忙忙往小店赶。 那时我瘦,面皮黄,偶尔还拉肚子,家里人不给我多吃面食,所以每次去都兴奋得不行。 店里煮面的大叔很和蔼,“学生仔啊?要啥子面?” “二两刀削!”我大声说。 “没刀削啦!只有切面哦。” “少一分不吃饭!” 我总是理直气壮地跟家里人要钱。
其实所谓切面就是很细的面条,下锅一煮很容易熟,连汤带水捞起来盛到碗里,浇上辣椒油、醋、酱油、味精、葱花等拌料,拌匀就吃了。
现在回忆起来,那味道已经模糊了,只记得拌好的面条颜色鲜亮,红绿相间,上面一层厚厚的葱花,香味扑鼻,让人很有食欲。吃到嘴里滑溜溜的,有点嚼劲;再吸溜一口汤,酸酸辣辣,很是开胃,让人食欲大振。
有时我们饭量大,师傅还会给我们打包,用塑料袋装好,拎着边走边吃,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言喻。 后来上了大学,离学校不远有家重庆小面,我和宿舍兄弟经常去啃,15块钱一大碗(大概能饱到撑)。
那天晚饭时间,舍友跟我说,“老周,我想吃刀削面!” 我笑他土包子,“北京哪有刀削面啊!” 他坚持一定要吃,说他怀念小时候吃的那个味道。
我只好买了一张票,带到火车站,递给站岗的士兵大哥。
晚上,宿舍灯火通明,两个陕西老乡用陕西话聊着天,时不时互相嘲笑几句。 东北室友问了我一个政治问题:“中国为什么把入关(修铁路)修到海参崴?” 我不假思索地说:“为了让我们走出去呀!” “那为什么要修到西伯利亚呢?” “为了征服世界!”我骄傲地回答说。 (ಡωಡ)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