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有什么副作用?
刺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果品,目前尚未发现直接或间接毒杀实验动物的证据[1],说明其安全性较好,但若大量食用也不宜。 《中国药典》记载,刺梨“味甘、酸,性凉”,含有维生素B1、B2、C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健胃消食”“止血止泻”“生津止渴”“补肾壮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肠炎、胃炎、肝炎、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2][3]。 目前,关于刺梨药物毒性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方面,如王莉等研究发现,高浓度刺梨可显著抑制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周俊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进一步证明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GSH-PX和SOD系统所介导的[]。
尚少有研究对刺梨的药物毒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有必要对刺梨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我们课题组最近完成了对刺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维生素类营养素不同,刺梨富含多酚类抗氧化成分,具有显著的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木脂素类等化合物[5][6];并且,刺梨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抗肿瘤、保肝的作用。具体的成分和机理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总之,虽然目前的报道显示刺梨对人体毒性较小,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应该加以注意,特别是对于本身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胃溃疡的患者,更应该少食或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