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哪个门可以上?
西安城墙共有4个门,每一个门都可以上城墙的。
城门是一座城市的门户,而西安的四大城门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从公元590年(隋朝大业六年)开始,作为都城千年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城池拓展,唐朝末年,由于战乱不断,长安城日渐萧条,当时的新平门(今天的安远门)至延康门一带已经成为杂草丛生、狐兔横行的荒原,昔日的繁华已成为过往。直到金灭北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者为了镇守长安而重建长安城,西安才有了新的门。此后,西安和中国的历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元代,以“西安”命名今天的“碑林区”。
这4座门分别是:西门(玉祥门)、北门(广济门)、南门(永宁门)、东门(建国门)。这4座门各有其重要作用。从建设角度来看,4座城门并不是同时期所建,建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南门、东门、西门、北门。而从军事、道路交通角度来看,四座城门的作用却各有不同:
南门外有翠华路,是以往皇帝出巡及谒陵的御道,十分开阔平坦,素有“长安大道”之称。从南门进入,可经朱雀门到安仁门,直达皇宫。所以只有皇帝及其随行的后妃、大臣才能由南门入城,这是“天子之门”,所以,民间有“有钱无钱,切莫去走(穿)南线”的说法。
西门,古代称“坊门”,是市民的生活之门。唐代的西市就在此门附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做生意都从这西门进出。玉祥门因1924年初冯玉祥由西北而来,击溃阎锡山、桂系军队,西安城获得解放,故称"玉祥门"。
西安城最大,也最有名的特点莫过于四门都有瓮城。关于四门瓮城,民间有一个传说:当年长安城的东南西北四面各修一座瓮城,花费了很多银子,地方官员请示皇帝何须如此花费时,皇帝云:兴百姓之利而不兴益之一言以敝之。后来便在四座城门上各修一座塔,取其叫做“四方景”,意思是皇帝让百姓四方幸福。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四面瓮城。
到了清代,为了守城方便,又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门之外的近郊,改建了四座敌台,供士兵瞭望敌情使用。敌台即城堡的瞭望楼,由于地势较高,可以望远,利于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