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朝代定都北京?

占柏曦占柏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京师”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指天子所居之邑。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都多称“京师”或“京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其郡县制中的京师,即秦都咸阳;汉朝建立后,国都设在西安的长安宫,而称西汉京师为“镐京”(汉高祖刘邦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权衰落,世家大门阀势力增强,京都所在之地称为“京师”。西晋时,皇帝为了拉拢世家大族,把国都设在洛阳,却称洛阳所在的州为京师,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北周。隋唐时,洛阳被称为“东都”,而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成为帝业兴起的地点,因而在诗文中总是将东京、西京与长安连称,统称“三都”。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唐初的“京师”,并非今天的北京市,而是西安和洛阳两座古城。唐朝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政治中心开始向北方转移,到了宋朝建国初期,才最终确定首都位于今天北京的永定河上游一带,称京师或大都。从“京师”这个称呼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在唐宋以后逐步得到确立。

元明之后,“京师”就成了北京的代称了。清军入关后,沿用前朝制度,定都北京。1928年北洋政府改北京为北平特别市,作为京师重建。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日本人在平津地区设立了冀东防共委员会,直接统治冀东十二县,并将北平改为北平省,将天津改为天津市,以省会和直辖市来称呼北平(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旧称开始流传开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将原属河北省的北平改为北京,将其行政级别定为中华民国六个省之一并设行政院北平行辕,统管华北事务。新中国建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共中央北京局成立,驻地在今东城区正义路。由于当时尚未定都,因此这时的北京和天津一样,只是普通的一级行政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