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与土相克吗?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常识,就是相生相克的顺序是“生”先于“克”。 在五行中的任何两行之间,都是先有生化,而后才有克制。 “土生金”,是因为金需借助于土的力量,才能成型;而“金生水”,则是因金的锐利需要水的滋润。 同理,“木生火”,是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必须有木的助燃;而“火熄木”,则是因为木被烧成灰,失去了生命。 从上述顺序中可以看出,“土金水”这三个五行,它们之间的相生关系是顺次相生的。换言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而“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元素,它们之间的相克关系是隔位相克。即木克土,火克金,水克火……因此形成一个循环。
基于此,可以得出结论:五行之水与土不相克!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那“土克水”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这里的“土克水”,是与“水克火”、“火克金”等相对应的,属于“克制”而不是“相克”。 由于水在人体五脏之中属肾,而肾主水,其功能主要是排泄体内代谢产物,所以中医所说的“水”和西医所讲的“水”(体液)是不同的概念。
另外,中医将人体的津液(体液)分成三部分,即胃液、肠液和大汗腺分泌的汗液,其中只有大肠液和尿液归属于六腑,具有“泻”的作用,即“士”的表现;其余都属于五脏六腑,具有濡养、充养作用,即“水”的功能——也就是“润下”的意思。 所以,中医的“水”实际上是指人体全部津液。
中医还认为,津液的生成依赖于饮食水谷的吸收,而其运行和排泄是通过三焦进行的。 所谓三焦,《黄帝内经》中是这样介绍的:“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气化之所居,大汗出者也……” 三焦是一个生理性结构,它既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转运的通道,又是机体水分运输和排泄的通道。
人体内绝大多数的水分都在三焦这个生理性结构里运转,这些水分时刻都在不断代谢,因而必须及时补充。 那么,人体内的这种“补水”机制是什么呢? 为什么有些人喝水再多也不胖,而你喝一点水就胖得不得了? 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三焦这个器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