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字五行实际属什么?
倩,金。《说文解字》中有“倩,人色鲜好。从人青声”的释义;而《康熙字典》中则有“倩,旧作倩,今作钦。《唐韵》七艳切《集韵》《韵会》《正韵》起染切,并音茜。义同。又《集韵》《类篇》七廉切。与姸通。《六书故》本作蒨。谓颜色鲜明也……《集韵》亦作倩。注见十一画。” 以上二书皆认为倩字属“青”部,且音近可通。可见在汉代以前甚至更久,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汉字形体演变造成了形近字多,而音训上则往往是声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为了表示字义的区分以及字形结构的规范,汉字的形体往往需要表意或者表形的偏旁加以区分。不过由于历史传承的关系,很多时候这些偏旁并不能完全代表字的本意。比如“采”字加了部首“彡”就变成了“綵”,但“綵”的字形结构并不是由“采”字而来的。
再来看“倩”字,小篆中的“欠”代表了“人”字的偏旁,而现代汉字中则变成了“亻”。这实际上破坏了字形的统一性——“亻”加“青”应该不是“倩”的意思吧?其实也不是。因为“亻”“青”为声旁的另一字“倩”正是“人面色鲜艳”的意思。看来要准确表示“倩”的本义,只能另寻他法了。古人是聪明绝顶的,他们在发现形声字声旁表意的局限性后,发明了另外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不同的笔画来区分同一声旁的各个汉字。这样,虽然形近而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多了(这恰恰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但是意思明确的字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