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所属根据什么?

符修济符修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 它们是有形、有质的,是可以被直接感知到的。所以,五行又被称为“象”。这是五行的第一个特点。 五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形成的基础。所以,五行又被称为“数”或“气”,《尚书•洪范》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五行之谓气”即指此意。这是五行的第二个特点。

古人用五行来类比世界万物,以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解释事物的生生灭灭、不断变化的过程。比如把人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归类到五行之中,并冠之以五行属性,以此说明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像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一样,是古代先民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 第三个特点,五行是一个符号系统或者说是符号代码。它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特殊符号,是用来表示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为:(子母相乘的积)—(子母相除的商)=51. 其中,(子母相乘的积)——指的是五行的数量,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是指数。它是一个正整数,最大的是九,最小的是一。如八字中有三个五行,其数量就等于九,而只有一个五行其数量则是十。(子母相除的商)代表的是十进制小数,如两个五行的话就是四十九,三行就三十七。这个数值无法确定大小,只与数字的个数有关。而五行最后一个数值五正好等于五行的个数。所以上述公式的结果必定是一个小于一的数,即0.49……,只要循环下去,永远不可能得1。这就是古人利用五行推演万事万物的道理和方法。

姜锡昕姜锡昕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层面去看待,一是阴阳的属性,二是五行的定义,三是阴阳五行的关系。 首先说第一层: 从自然现象看,自然界有白天黑夜,有春夏秋冬,这是阳与阴的定义; 第二层: 五行的定义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第三层: 金木水火土为阴阳五行,但是五行之中也有阴阳之分,所以第二行中水、火、土属于阴性而木属阳性,第三行中的火和金都属于中性。

以上三层只是对阴阳五行做大致划分,至于具体怎么分,还得结合更多因素来判定,例如颜色、形态等等…… 我认为对于“生”而言比较准确的是“生长”而不是“繁衍”“生育”……否则地球生物岂不都变成人类了? 对于“克”而言应该是不“抑制”而是消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