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玥五行属什么?
2016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公民身份号码的组成部分中,最后一位奇数代表的是性别,偶数代表的是年份;而每一个年代的人口数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用某个年份出生人数来预测未来出生人口的趋势是不科学的。 比如说1945年出生的人,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70岁了,按道理说应该是进入了高龄老人阶段了,应该不会有多少增多的想法才对的,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那一年我国人口增加了944万人,是近几年最多的年度增幅。原因也很简单,那一年的气候异常,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全国不少地区出现了饥荒,很多人没有吃饱饭,自然生育的欲望就强烈了。
再一个例子,我父母那一代人,他们年轻的时候正处于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期,作为超生的黑户,背负着上万元的罚款,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但是依然有不少人生了第二胎甚至第三胎。到了90年代初,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松动,很多家庭都如愿以偿地有了第二个孩子。根据我的记忆,那时候身边不少朋友家都添了新生儿,但是过了不久,这些新生儿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原来他们是被送人了。因为按照计划生育的政策,虽然家里有两个孩子了,但是第三胎仍然是违法的,要受到处罚的,于是家长就把刚出生的孩子送给了别人,换取了一个合法的身份。这种案例在我老家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我想如果那时有一个准确预测未来的技术,肯定能大大提高政策的执行率,让那些不愿意生育的家庭早早做好打算,避免损失。可惜的是,在当时没有什么能够提前预知未来的手段,所以很多家庭抱着万一政策变了呢?这样的侥幸心理,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时间来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以前那种靠媒体爆料才能知晓的消息变得即时和普遍起来,使得人们的预期发生改变。比如说之前对房价预期的调整,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由暴涨到过冷再回热的循环。还有比如之前对环保的预期改变,让不少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政府掌握了更多过去未知的信息,从而可以更精准地修订相关政策。以空气质量为例,在过去预测空气质量的时候,只能参考往年数据以及专家意见,难以做到精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可以提前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知道某一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会变差,提前做好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