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会不会升工资?

阿鹤花阿鹤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说结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并且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所以短时间内企业不会大幅度提高基础员工的薪酬水平。但是中国的劳动成本在不断上升,这从侧面反映出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为了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在招聘时候会考虑更多的策略(例如减少招聘数量和频率、要求更有经验的员工、增加培训投入等)来达成目标。 长期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据调查2016年中国人力资源的成本指数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7位,比日本和德国高出49%和53%;劳动力成本指数排名则分别位列第8和第9,远远低于美国的96.4和加拿大的94.5分,与澳大利亚的水平相当。

但为什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实力依然未能反映到实际工资水平的提升上呢? 首先是体制问题,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口多,加之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劳动力的供给严重偏向低端市场。根据《2016年人力资源市场房价指数报告》,在销售岗位(042)的职位排行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职位占比高达67%,而研究生及以上的岗位只有1%。这种人才结构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工资水平上涨的动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腾飞,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廉价劳力的优势。因此尽管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然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仅让中国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弱势,而且可以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短期内即使企业用人需求旺盛也不可能轻易将工资水平抬高高升。当然如果就业形势恶化,政府必须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干预市场。

终凡欣终凡欣优质答主

应该说,从工资的角度看,虽然去年受疫情的影响,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经营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加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逐步优化,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一定会实现同步增长。工资的决定机制、分配机制最终还是要由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决定。

从今年的情况看,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日趋活跃,岗位的供需趋于平衡。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就业的难易程度在转换,像“稳就业”“保就业”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指导企业做好技能人才薪酬工作,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并继续做好企业薪酬调查和支出口调研工作,为中央和地方科学研判工资增长水平提供支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