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村为什么?
因为美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域的差异也较大,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产业经济,尤其是西部,农业和旅游业极为发达。
虽然在人们常识中认识不到,但美国的农业水平一直比较发达,“二战”之后,美国便成为了产粮大国、农业大国、粮食出口大国。
美国是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国家,但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忽略农村建设,在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下,农村的建设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生活都很是富足。
那么为什么美国没有城乡两个地域呢?
其实这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对农村的重视。
首先,美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同时农业和工业、商业十分发达,很多基础设施也十分便捷。
人们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意愿选择居住地,不会因为经济原因选择拥挤的城市。
从这方面来说,城乡差距没有那么大,人们居住地的选择也不会那么的极端。
还有,在美国,没有所谓的城内户口和城郊户口之分,无论在哪里,人们享受的福利待遇都是一样的,这就大大地拉平了人们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也变得不那么渴望。
其次,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一方面政府给予农民多方面的经济补贴,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在农村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尤其是农业的产业化,让农业成为一项赚钱产业,大大地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的收入,使得“以城养乡”的现象非常微弱。
再次,由于美国政府在教育政策、投资、就业、住房、医疗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区别对待,所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享受的各项待遇都差不多。
比如教育,在美国,教育资源相对平衡度很好,很多好的学校既在城市里也分布在郊区或小城镇,这就避免了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而不得不付出较高的买房开支,这也大大地减少了对城市的过度追逐。
而且,无论在哪里,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教育经费也主要是来自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医疗方面也是如此,在美国,城乡的医疗体系是一体的,人们缴纳同等的保险金,看病也是在城镇和乡村的任意地方,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城乡待遇的不公。
最后,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城市里的人口不断向郊区迁移,这就意味着城市人口在减少,郊区人口在增加。
再加上郊区的房价比城里低、环境污染也较少,吸引了城里的中产阶级、知识群体和高薪阶层到郊区或小城镇居住,无形中增加了郊区和小城镇的“含金量”,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