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联是哪八所?
1967年成立的“香港学潮联合会”是后来“香港学生联会”的前身,由当时的香港八大院校学生社团联合组成(即现在的港大、中大、城市大学及理工大学的校学生会),目的是凝聚学圈力量,就校方处理学生诉求的态度和方式提出批评并加以监督。
六七年的学运风潮中,八个学院的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学联组织,并以民主的方法选出代表,与港英政府和学校当局交涉。 1973年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香港高校内部民主运动的发展,各大学的学委会开始陆续取代校学生会成为学校的最高学生行政机构[1],并在以后逐步发展成今天各大学的学生会。
虽然80年代以后的校园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如工联会的大学工会和学生会)并且逐渐成长壮大,但港大的学生会一直保持着最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虽然港大中大的学委会是由全校学生选举产生的,但两所学校的学院较多,每个学院的学委人数一般只有三人,因此往往被一个院的学生所控制;而城理两大名校的学委会则是由本系学生直选产生,权力较大。在这种格局下,港大学生会实际上扮演着整个学界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