仈字是什么生肖?
这个字不是生肖,而是古代一种量器。 古代的计量单位,并不是统一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单位。比如容量有升、斗,重量有斤、两,长度有丈、尺等等,但它们都不是唯一的计量标准。 在东汉的书中,见到这样的记载“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其中讲到容量,列举了六件物品,从最小的东西一直到大的容器都包括了进去。这六种东西分别是:龠(yuè)、合、升、斗、斛(hú)、盎司。
《汉书·律历志》中详细叙述了这些单位的进制关系 “龠者,龠之容米二勺。合者,合之容米一撮。升者,升之容米一勺。斗者,斗之容米一合。斛者,斛之容米一升。” 一升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7公斤。而一斛米则相当50公斤。这样一件器皿能装多少米呢?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王叔和写了一本书叫《脉经》。这本书里就提到一件叫作“斛”的量器,里面装了80斛米。
这件“斛”的量器有多大呢?王叔和在书里说了它的直径,“径七寸五分毫”,直径大约有25厘米。而根据汉代的一斛等于现代的50千克换算下来。这件“斛”大概能装350公斤谷物。这么一个大容器,放在今天也是不小的,需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可见古人制作的精度是相当高的。
而八角楼里有这样一件文物,正是一件东汉时期的量器。根据上面的文字,可以知道它的容积是49500厘升。而当时最大的粮船载量也只有几百升。这件器物几乎相当于60只粮船的装载量。可以想象当时农民生产出来,用牛车拉着粮食赶到粮船旁边,再码放好,然后经过称量,过秤入官府或者私人的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