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生肖有哪些?

程依伟程依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12个地支中,辰、午、申、亥四个地支均有“龙”的意义或形象。 故有“辰龙”“午龙”“申龙”“亥龙”之称。 以时辰论,上午7时至9时,太阳由东向西行,其象是升腾的,故称为“辰时”或“晨时”; 下午3时至5时,太阳由西而东,其象是降入地狱的,故称“午时”或“午时的“; 下午5时至7时,太阳由东向西行,其像似火焰上升的,故称为“未时”和“日央”; “申时”是指下午3时至5时,这个时段正值日落黄昏之时,天空中的彩霞最美丽夺目,有人把整个“申时”都称作“酉时”,这样,“申时”也就成了“酉时”了。

至于“亥时”嘛,原指夜半时分(11时至凌晨1时),但民间习惯上认为这时分开始“亥水”当令而“子水”退隐,万物休眠闭息,所以,“亥时”也常表示午夜的意思。 在以上六条时间支链中,以辰与时两者为特殊,因为它们既表示时间,也表示方位。具体说,辰是东南方,时是上午7时至9时;丑是东北方,寅是北方。这两个方向与十二地支表示的时间完全一致。 那么,在这八个时间段里,到底有什么动物活动呢?

在辰时,也就是早晨7时至9时,太阳开始照耀大地,小动物们都被阳光唤醒,到处奔跑活跃起来。据《淮南子·天文训》载:“(辰)主雷雨及孽虫螟蜮。”这说明辰时生物的活动特点与雷电暴雨有关,且对植物有害。

在巳时,也就是上午9时至11时,蛇类开始活跃起来。据《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载:“(巳)主恶毒气,瘟疠、厥阴病。”此时节,气候开始炎热,各种病毒病菌繁殖传播,人易生病,古书把这一时段的疾病归咎于蛇类毒气传染。

在午后午时,即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阳气达到顶点,阴气渐增,马儿开始倦怠,反应能力降低,此时若是外出游水,往往会溺水而死。因此时正值仲夏,各种水草茂盛,马儿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若非溺死,便是困饿而死。

未时,即下午13时至15时,这一时段一般认为是羊天行季秋,月令处于孟冬,万物枯槁,不祥之兽出洞,凶顽之鸟翔飞。所以,未时动物大多静伏不动,有气无力。

申时,即下午15时至17时,此时夕阳西下,归禽啼鸣,昆虫开始嗡叫,小动物开始出来觅食,自然活跃起来。但是,“申金”克“子水”,这似乎暗示了这一时段的昆虫比较胆小,不敢乱咬,只有那些善于隐藏的小昆虫才会出来活动。

酉时,即下午17时至晚间19时,月亮高高悬挂,光明普照大地方物,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特别是那些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等,此时正是觅食的最佳时机。然而,“酉金”克制“卯木”,小动物们的行动虽然变得灵活敏捷一些,但好斗的性格并未改变。

戌时,即晚间19时至夜间21时,此乃“月高风清”时刻,动物比人类更容易感受到静谧夜空的神秘气氛,故而变得异常警觉,到处警讯声声。

亥时,即夜间21时至次日0时,此时月亮逐渐移向中天,黑暗笼罩大地,万籁俱寂,唯犬能识,故曰“亥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