镓昰什么生肖?
1987年,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领奖的过程中,李政道打趣地说,他跟杨振宁一起拿到这个奖项,就像诸葛亮和他的徒弟姜维一样。 这句话里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诸葛亮借东风”中的“借”其实是“造”的谬误;另一个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后,遗言让杨仪按他的锦囊妙计行事,结果杨仪擅自改变计划,致使军心涣散、败退汉中,被贬为平民。李政道这里其实是在讽刺自己不守纪律,没有原则,像姜维那样“有勇无谋”。
不过,用现代心理学解读,李政道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人经历过努力但挫折后仍保持消极状态的一种心理状态。比如你考了很多次试都没有被录取,这一次你又考了第三名,但还是没被录取,你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命运,从而变得绝望颓废。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是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评价。
事实上,只要努力去尝试过,失败也有可能改变人生轨迹。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所有努力,那才是真的无助。 李政道与杨振宁两人是校友,都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而他们的导师正是近代物理大师费曼(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曾让他与巴丁共享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个人又都很擅长英文写作,所以在费曼的指导下,两个人的论文写得旗鼓相当。 但是李政道比杨振宁更勇敢,也更具冒险精神。他敢于在学术上挑战权威,也比别人更早地涉入当时还不属于主流的粒子物理学领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哥本哈根学派”所主宰的领域。所以尽管他发表的论文没有杨振宁多,但论深度和创造性却比杨振宁更为充分。这也是他后来能够超越老师,先于杨振宁成为科学院院士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