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怎么没上生肖?
因为十二生肖是指的十二种动物,而猫和鼠总是成对出现的,在现代汉语中“猫鼠一窝”、“鼠窃狗盗”等词语里都是把两者一起说的。而在古汉语里更是有“猫鼠同穴”(《礼记·曲礼下》)这样的词。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把鼠放到十二地支中去计算时间了,当时子鼠丑牛已经确立。《史记·天官书》记载:“申始加卯,故曰‘寅卯’。”这里的“寅卯”就是现在的凌晨1-5时的寅时和卯时,可见寅时又称作“卯”时。 “辰”时原来是上午7-9时的龙时刻 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用十二地支依次表示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的时间间隔。
据传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与“武”有关,就给自己加了个外号叫“武曌”,意思是“日月当空”,于是自己的生日就被定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就叫“中秋节”了。 为了配上这“日月同辉”,她让人编写了《大周正元天地宝历大衍神数》,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上元甲子占年命,至精至微断吉凶。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然寻壬癸,丁壬原是甲开头。 戌亥循环真气转,不知深浅莫胡求。 这诗的意思是说,每年的第一天如果碰到甲子,那么就以丙做一年的开始,这样“月令”(农历月份)就和二十四节气里的“立春”联系起来,因为“立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的。
这种算法用到的是干支纪年的原则:逢甲必乙,逢乙必丙……以此类推。这种办法看起来非常精确,实际上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闰月。中国历代规定闰月不计算在十二月之中,而单独算一个月,因此这种按天干地支推算的方法在碰到闰月时就全乱套了!例如2020年是闰年,农历四月就有二十九天。这个月如果是癸未月那还算好,要是癸卯月或者癸巳月就很麻烦了。因为农历四月之后还有五月呢! 这种错误到明朝以后就已经明显不可用了,所以猫就没有机会登上生肖的宝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