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五行中的水?
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是从自然界界中抽象出来的五种元素。 这些元素不仅是古人对自然界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影响着古人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上古时代就流传着一个叫“五德终始说”的学说,这个学说的核心就是五种德行对应五个朝代,它们是:
“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王者改朝换代,必须要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德标,这样才能获得统治天下的资格。而五德的循环则是: 木生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 也就是说,当一个朝代的德标是仁的时候,它的下一朝代的德标就应该变成义,而再下一朝代的德标就变成了礼.... 按照这种理论推算,汉朝应该取代秦朝是因为汉属火德,而宋朝应该取代唐朝是因为宋属土德。那么为什么刘邦建立汉朝而不称“炎朝”,赵匡胤建立宋朝而不称“土朝”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建立各自王朝的同时也改变了自身的德行,即所谓的“德位相配”。 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不侵掠百姓,不破坏规矩,所以是仁德。但到了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便一改常态,开始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不过,他好歹还知道给自己贴金,认为自己此举是为了达到“义”的目的——诛灭暴秦,因此他在秦朝旧地设三老制度,并封秦朝降将为列侯。
等到建立了汉朝以后,刘邦的德行又回到了仁的范畴内,所以他又恢复了秦朝的一些严酷刑法,同时还将自己的儿子刘肥封为齐王,以安抚项羽的旧部。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时,他的德行其实是在“仁—义”之间来回徘徊的,只不过最终他选择了仁作为汉朝的立国之本。 为什么要强调建国的德行呢?这是因为在古代中国,一个皇帝或者一个大臣是否德行高尚会直接影响到该政权或者该机构的合法性。如果一个机构或者政权的产生没有经过民众的同意,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那么它就必须得寻求其他因素的辅助,例如法治或武力来作为补充。
五行相生相克也被用以比喻社会关系,其中金被用来象征权力与财富,水被用来象征智慧和变通。 如果用这五者来概括现代人,我猜拥有水最多的人应该是那些聪明灵活且充满智慧的人。因为水代表着智慧,同时它也象征着变化与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