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五行属于什么颜色?
“兰”字,在春秋古文字中,左边是“艹”字头(即今日的草字头);右边是一个“兰”字——这就是最早的“兰”字,《说文》里称这个字为“兰”,并解释道:“兰,香草也。从艸,兰声。” 从春秋到战国早期,“蘭”字与“兰”字通用。但到了战国中期,“蘭”字独显,并且被大量使用起来(如《楚辞》、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而“兰”字则逐渐退出了这一行,只保留在一些习字册上(如临写碑帖)。究其原因,可能是古人发现了兰与蘭的不同读音和含义,为了避嫌,才将“兰”字单独拿出来使用。
由此判断,“兰”字应该是草木之“草”。 那“兰”字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兰”字的本义就是“紫色”或者“蓝紫色的花”,《礼记·檀弓下》里有“兰反袂拭面,衣被而卧”的句子——这“兰花”显然不是指今天的兰花,而是指一种可染制紫色的香草。所以东汉的大哲学家王充在《论衡》里说:“兰色香而佩之,故妇人盛饰而观之,美艳而服之。” 可见,“兰”字对应的颜色应该是“紫”或“蓝紫色”。 那么“五色”里的“兰”到底是什么呢?我的推测是当时一种流行的染色工艺里面所用的青色染料。这种青色的染料,可能来自蓝靛,是一种天然染料。用这种青染料染出的布料,被当时的人称为“青花”,用这种绸缎做成的衣服被称为“青花衫”。
因为“青”通“绿”,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经常用“绿”来代替“青”;又在唐朝,由于贵族阶层喜爱穿“绯”袍,而“赤”又代表“红”的意思,因此“绿”便成了“青”“赤”的代称。这样,“赤”就进入了“五色”之中。
支超优质答主植物界中,绿色的品种占比应该是在九成以上,所以见到的绿色植物会成倍数高于其它颜色的植物。绿色的五行归属为木,因此,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木的特征。在五色中,并不仅仅只有绿色属木,青和苍也属于木色。如果按照从色淡到色深的规律,可以这样来理解:白色是所有颜色的最原始状态,白色加黑色是最浓墨的颜色。那么五行中五色的深浅程度排序大致是这样的:白色(水)→(越白、越浅表示五行越弱)黄色→青色→绿色→深绿色→(越深表示五行越旺)黑色。
因此,蓝色也是木的颜色,同理,紫色也是金的颜色,黄色也是土的颜色,橙色也是火的颜色。那么对于紫色的紫罗兰,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归为五行木,紫色的五行可以按照正常的格局(金木水火土)去思考,颜色深浅的变化只表示五行的强弱程度。
五行的盛衰还受到四时气候的支配,春天木旺、夏天火旺、长夏土旺、秋天金旺、冬天水旺。在不同时期,五行处于不同的盛衰状态,因此,植物的五色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例如,木旺于春,木生火,因此春天的植物,除了绿色的树叶外,各种花卉植物陆续开始绽放,颜色以红、橙、黄为主,为大好春光增添了勃勃生机。因此在选择植物时,也要结合四时来考虑,不可太过违背自然界的四时规律。
综上所述,五行颜色的深浅程度与五行的强弱程度有关,木的颜色在春天颜色相对深、相对艳,并且春季木旺,因此在春天的环境中摆放绿色植物,可以加强木性,从而可以加强性格中的木德(温良宽和、有智慧、有谋略、乐于分享资源等)。在炎热的夏季,木被火所伤,因此,木的色彩会偏淡,选择的绿色植物的木性相对较弱,植物的五行属性与环境的五气有关。一年四季,植物的绿色在不断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植物自身也是四季五气的变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