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能达到多少?
1.核能在中国未来能源版图中所占的份额将非常小,到2050年,非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由现在的78%下降至63%(即非可再生发电量占终端能源消费的84%),碳排放强度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碳排放强度是单位能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包括电力、交通和工业三大领域及建筑的生活用能)。 可见,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必然选择。
在各类新能源中,核能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毕竟拥有完备的核电工业体系并已建成全球最大在建装机容量。但即便是这样,其最终占到全部能源供应的比例也不会高达5%(2050年目标占比)。因为作为高技术产业,从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到施工安装,涉及众多产业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更何况现在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设计更为复杂先进的新机组建设周期会更长。而风电、光伏等新型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其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份额正在稳步提高。
有媒体报道,目前风电成本已降至0.4元/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则已低于煤电。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35年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将覆盖所有高速公路和重点城市。可以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保持较快增长。 当然,在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发展核武器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目前,中国在核能与核科技方面的投入正逐步加大。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计划在建国70周年的时候建成“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这意味着到2024年左右中国还将再建八台左右核电机组,届时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