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五行属火?
我们常听中医说“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还听说“热者寒之,寒者温之”“损其津液,其汗自出”,这些观点明确指出了阳气与阴液在调节体温、控制汗液分泌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在人体脏腑中,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和膀胱相表里。这些表里关系不仅说明了五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生理联系,而且还暗示了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的影响。 要了解火的属性及其食物来源,必须先掌握这一重要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一、木、火、土、金、水——构成世界物质的五种基本形态 用现代物理学的视角看,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用古人眼光来看,这些运动、变化和发展可以归纳为阳与阴这两种状态。古人把一切都分为阴阳两部分,并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两个方面。 古书中提到的“金”、“木”、“水”、“火”、“土”实际上是指物质存在的五种基本形态(或称五形),它们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二、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厥阴风木——自然界六气(天气)的六种属性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必然受到地球物理环境和天体运动影响。这种来自自然界的影响在中医中被称作“六气”。“六气”实际上是形容气象变化的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自然界气候变化有“风热暑湿燥寒冷”等六种性质,对应人体则有“心火”、“肺气”、“肝火”、“脾土”、“肾水”、“营血”等六种阳气变化。 《黄帝内经》中提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所谓的“智者”其实就强调了懂得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三、辛、甘、酸、苦、咸——五脏所喜的五味 在中医看来,人的情志(忧、思、悲、恐、惊)、睡眠(卧不安)、口渴喜冷饮都和阴阳失调有关。 要调好阴阳,中医强调必须保持合理膳食结构,注意荤素搭配,五谷杂粮都要吃。所谓“五果(谷)为助,五畜(谷)为益”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多吃苦味食品也对调养阴阳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