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仪属什么生肖?

赫蕾芝赫蕾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好有趣,不过题主可能问错对象了——明朝人并不关心这些动物属于什么生肖。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生肖”的概念! 所谓的“十二地支”,其实是一种纪时系统,而非纪年系统。而且它也不是按年份的,比如说子时,并不表示一年的第一天,而是从夜半零点开始的第一个时辰;而丑时则是从凌晨一点开始的第二个时辰等等……它们和农历月份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农历的闰月虽然多了,但每一个闰月的天数和公历一样是30或31天)。“子鼠、丑牛……”这些称呼并不是指的年份,而指的是时间(具体可参看我的另一篇答案: )。所以古人说“某年生某个动物”,本质上是指“某年的某一天出生了一个某种动物”。

至于这个动物到底是哪个物种,那要看具体的叙述环境而定。如果是在谈论生育繁衍,那毫无疑问指的就是哺乳纲某个目的物种;但如果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偶然事件,那范围就可以宽泛得多,可以是某动物的近亲,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动物。比如《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一场罕见的天象——“建初八年正月甲辰晦,日有蚀之,未济入未济,昼晦……时,帝晨出狩,日在井,没于柳。”这段文字讲的是东汉章帝年间的一个下午,太阳被月亮遮蔽的事件,其间发生了日食。这次日食的时间是从中午开始的,而这时太阳恰好位于“井宿”之中,傍晚的时候移动到了“柳宿”之中。那么这场日食到底发生在几点钟呢?东汉人自己也不清楚,因为当时没有记录时间的工具,这件事又没什么值得记录的特别之处,所以就随便记作“午”、“未”等字表示这一天,而具体的时间点就不管了!反正这一天总得有个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吧,那就取个中间值,定为“卯”——这样一场大事情的发生过程就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甚至可能是早上也可能是晚上发生的!真是让人难以捉摸。这种含糊其辞的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我们常说“某某年生的孩子”似乎意思就是“某某年出生的人的孩子”,但这只是我们的习惯用法如此,在语言学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完全不正确的!

杨易杨易优质答主

公明仪,字伯牙,姓姬,春秋时期晋国人(今山西临汾一带)公元前538年出生。他的出生之年是周景王四十年(前537年),卒于鲁襄公十六年(前561年) 。他生于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所以他是子鼠的命(2020年是鼠年,所以这一年是他的本命年) 。

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公元前的正月、二月和十二月都是阳历年,即正月初一为春节。那么从公历上看的话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到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时候一年有十二个月。而立春是公历一月二日。立春后的一月份便是“孟春”,也就是阴历的新月初一。所以正月的前十天正是新年初始,也是一年的起始阶段,就是“孟春”的开始之日,故称元月。而二月则是“仲春”“季春”三月为“孟夏”四月为“仲夏”五月为“季夏"六月为“孟秋”七月为“仲秋八月为“季秋”九月为“孟冬十月为“仲冬十一月为“季冬”十二月是“孟冬腊月”或“大寒腊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