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五行属什么生肖?
“若言”是一个复姓,这个姓氏比较生僻,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5位; 关于“若言”的这个姓氏源流,宋代的《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中记载的较为清楚:“若言氏,本姓徐氏。汉丞相弘之祖,封乐成侯。孙愔,字伯明,避地雁门,更姓若。” 也就是说汉朝的时候,有一支徐姓的家族出了个丞相,官至西汉武帝时期的乐成侯,这个乐成侯的孙子名叫徐愔,因为当时朝廷外戚权臣王莽专权,为了避祸改姓若了。 “若”姓到了唐代又出现了一个变化,因为唐朝时契丹族经常南下骚扰,导致河北、河南等地遭受战乱之苦,很多百姓西迁到今陕西省北部定居,其中就包括不少“若”姓人。
据《旧五代史·唐书·僖宗纪》记载:“光启二年三月辛未,沙陀寇邠州,刺史朱友恭降之。癸酉,沙陀破华州,刺史慕容璋降。己卯,沙陀寇鄜州,留后韩建降。甲申,沙陀入京师,帝御玄德殿受降。” 这段记载中的“沙陀”其实就是指的突厥语系的民族,而“沙陀入京师”就是指的突厥人攻入了长安,当时长安的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为了避免被突厥人掠夺沦为奴隶,纷纷改姓避难,其中就包括了“若”姓。
《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就对此有详细的记录:“若氏,本姓徐氏……至唐时有沙陀陷京师,姓多讹谬,故世为太原府祁人。” “讹谬”是说因错误而变乱,也就是说明朝初年的“若”姓人其实大多是唐朝末期从江南搬到山西的徐姓族人,因为战乱他们改变了姓氏,迁居到了太原附近地区,久而久之就在方言区里将自己的姓氏同音传成了今天“若”姓的模样了。 所以“若”姓的真正源头其实还是在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和常州市一带,这也是我根据姓“若”的人大多出自这两地的史书记载得出的结论。
最后说一个冷知识,现代生物学中人类常见的100个大姓,按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若”姓排在第88位。 第89位的“郭”姓,其人口数量比“若”姓少23万; 第90名的“胡”姓,其人口数量比“若"姓少45万; 第91名的“洪”姓,其人口数量比“若'姓少62万; 第92名的“姜”姓,其人口数量比“若’姓少73万; .....
五行属鸡并不是以属相来论的,人的五行并不是通过属相来测算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生肖是什么,那么五行也应该是什么,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人的五行和生肖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两者有序配属而成60组形式,即我们所说的60甲子,每配成一组即为一年。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位,而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位。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利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记录年、月、日、时,这种方法叫做“干支纪元法”。
中国的农历每一个年都配有一个干支,例如甲申年、乙酉年。而我们所熟知的12生肖只是十二个地支的形象代表,每一个地支都对应着一个固定的生肖,它们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我们都知道了自己对应的生肖和地支,但是与十天干相对应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对应的天干。因此我们又知道了一个词“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是根据干支历而演变成的更为详细的计时方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在不同的时空下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所以这个人在天地间的运气也是不同的。而生辰八字是将一个人生命时空定格于固定的时空,从而可以了解人的具体情况,包括人的性格、疾病、学业婚姻等内容。
生辰八字,简述了人出生的时间,具体是哪年、哪月、哪日、哪一时,共八个字。在八字命理中,年柱是根据公历中出生年对应上面的查出干支,月柱是根据阳历中出生月对应上面的月柱查出干支。日柱可以通过月柱、日干合其出生日推算。时柱是根据出生时辰的干支可以推出。
八字排出来之后,我们知道了出生的详细信息,这时命理五行学就将八字分成了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四柱,每一柱两位,天干一位,地支一位,这样八字就有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其中四个地支藏有十二个天干,地支和所藏的天干构成的完整的阴阳五行学的结构图,运用阴阳调和、五行生克变化等规律来判断人在天地阴阳五行中的五行信息和具体信息。而我们所谓的五行为什么,就是通过八字来推测的,与生肖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