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庄五行属于什么?

区祥依区祥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一个广泛运用于中华传统科学文化的概念。“五行”一词,古已有之,甲骨文中就有用到。“行”者,道也。五行,就是构成宇宙、世界的五种元素。有文献记载的五行思想有三派:一是构成论五行,即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作为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的五行说,这一思想首先出现在管子学派中,稍后,邹衍吸收了道家的阴阳论,形成“五德终始”说,使五行构成论具有了神秘主义的色彩;二是数论五行,孔子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与东、南、中、西、北五方、辰、卦等,与吉、凶等联系起来,并没有赋予其物态的实体性的含义,而是把“五行”作为表示五类性质的“类”来使用的,把五行抽象为一种数量观念,是一种数理思维方法,属于数学范畴;第三派以荀子为代表,认为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元素既是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五者又以自身为“类”的实体或性质,支配着一切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

严格地说,五行构成论不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起源论,它以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大量的类比,建立了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体系,并把这一体系拓展到了社会和政治领域。这种体系在西汉以后虽然受到某些外来的学派的冲击,但是始终在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并辐射到中国的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东亚地区,这种以五行理论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特殊的作用。

五行构成论的体系,通过大量的类比,把万事万物分为了五类,而且,这五类之间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滋生(生)的和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克损(克)的。

五行构成论把人体的五脏、五气、五官和外界的五方、五气、五行(物质)、五彩等分为五类,彼此之间存在“生”“克”关系:

1、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相生和相克的循环关系。这种相生相克关系,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是可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单一的。

这个理论体系告诉我们,“生”或“克”都是“有限度的、合适的、有益的”,如果超过这个极限,“生”会走向反面变为“亢害”(例如,大水淹田地),“克”会变为“反克”(例如,五行中“水克火”,但在水少,火大的时候,火仍可燃烧)。五行理论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相生的,相互推动、促进、滋补,又有相克的,相互抑制、约束。相生中有制约,相克中有缓冲,使事物向着保持平衡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事物的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超出一定限度,事物的状态就会向反面转化。这种“反面转化”又会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再向“正面”转化。如此反复循环,推动着事物向纵深发展。

上述思想是辩证的、发展变化的、矛盾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不变的。五行文化是开放的、不断完善的“活文化”。

五行文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农业社会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五行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五菜、五果、五谷配五行,而且必须配伍恰当,否则就会“过度”(超过限度),引起人体的“亢害”。从“医食同源”的角度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包括烹调文化)受五行构成论影响最深。中国许多菜肴,从源头上讲,是“疗病饮食”或者是“保健饮食”。按照五行配伍五菜、五谷、五果,或者按照“生”的原理或“克”的原理配伍,目的是使人体与大自然保持平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