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每年长多少厘米?
新生儿期(0岁) 男宝宝身高46.7~52.8cm,平均50.3cm;体重2933g,女生身高46.7~51.8cm,平均50.3 cm;体重2817g。 宝宝刚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等一般都比较接近。但宝宝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宝宝可能会有一些生理性缺陷,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会造成宝宝体格发育迟缓。每个宝宝并不是按照上述数值来生长,而是会存在一定偏差。
婴幼儿期(1月~3岁) 宝宝在1岁时,身高一般会增长25厘米左右,平均每个月增长2.08厘米。到了2岁,宝宝身高的增长速度会稍微减慢下来,平均每个月增长1.42厘米。 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的营养、运动、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的身高。如果父母个子不高,那么为了让宝宝长大后个头高些,从孕期开始妈妈就要注意营养,尤其是钙铁锌和维生素D的补充。
另外,为了促进骨骼的生长,让宝宝长得更高,可以定期给宝宝补充钙质,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户外运动并非仅仅是晒太阳,还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宝宝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的时候,由于身体的灵活性增加,很多动作会变得灵活自如,比如爬、站、走。这些活动都会对宝宝骨骼产生刺激,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建议爸爸妈妈们平时要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并鼓励宝宝尝试新的运动,这样能够为宝宝身高增长提供动力。
少儿期(4岁~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健全,身高也处于急速增长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一日三餐的饮食外,还需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以满足机体需求。此阶段的宝宝应该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瘦肉、鸡蛋、奶类等,并且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菠菜、橘子等。
要想宝宝长的更高,睡眠、运动、情绪、保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在睡眠时,身体会分泌一种生长激素,这种激素能够促使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生长发育。而且,夜间是体内细胞分化、组织更新最为旺盛的时期,充足的睡眠对于宝宝长高有很大的影响。 在做好饮食工作的同时,父母还应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器械操、跳绳、篮球等运动,以帮助孩子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