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怎么排序?
“天干”有十,对应着“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60年一循环,每个生肖分别管六个时辰,而60个小时则是3600分钟,一分钟就是120秒,这样就有32400秒(即60小时)的时间差,为了平衡这种时间上的落差,就必须加一个“闰时”进去,也就是在两个相邻的年份间多加入一天时间,于是就有了2月29日。 为了与公历协调,每逢闰年加封2月为29日。但农历只有12个月,那么每隔三年就要在一个月份上多加一个29日,结果呢,在农历中出现了“闰二月”“闰四月”甚至“闰六月”的情况,如1978年和1998年的农历七月,就是一个“闰月”。 那什么时候没有“闰月”呢?农历是按月亮的圆缺周期来计算时间单位的,如果某个月的月亮最圆(即“望”)刚好出现在农历的月末,那么这一年的农历就该没有“闰月”。而在公历中却没有这个说法——无论哪一个月满月都在月中或者月初,因此公历就没有“闰月”一说。 而作为阴阳合历的农历则是有可能没有“闰月”的,从1935年到2015年这81年间,农历就只在1951年和1987年出现了没有“闰月”的现象。 当然,如果某个年份出现连续两个“闰月”的情况怎么办?很简单,把第二个“闰月”去掉即可!如1997年是闰五月,1998年就变成闰四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