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市区在哪里?
说一个冷知识,广州是座没有市中心的城市。 很多人应该知道广州有越秀区、天河区这两区,但却不知道的是,这两区其实是从原来的越秀区和天河区演变来的。195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由佛山迁到广州后,因原城区(今越秀区)大部分被洪水冲淹,于是就在城南(今海珠区西北部)新建省政府机关和许多重要部门,并把南郊的农村划入原城东区管辖,划出的村庄建立了6个工农公社,作为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过渡性组织。同时,原属东莞县的黄埔乡,划归广州市管辖。
1952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从黄埔区划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立罗岗区,以纪念革命烈士罗登贤;1953年4月,又把东山区的部分行政区划归并到罗岗区。1954年7月,在罗岗区南部建立新市区(即现在的小北路地区)。由于当时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1957年9月在城区西部先后置金花、龙洞两个街道,并在郊区农村建立了石牌、沙河两个街道。这样,广州就有了“七街六社”之称。
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又陆续建了不少街道。1977年以后,城市建设重点由市区转向郊区,开始向东西两翼扩张。1984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郊区政府,其管理职能并入中心城区。同年,将原属番禺县的沙湾、大石和东乡村划给广州市领导,增城县的荔港、新景、新源、荔芳、鹤灵等5条街道归入广州市辖,同时将原属新造区的海联、海云、海清、海霞、海盛、海北6个自然村及海联西路、海联中路、海联东路划分给广州市。这些举措使全市面积扩大了5倍多,人口增加了近1倍。但市区的名称始终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