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专利补贴低?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公布的《关于开展专利工作试点的通知》(国知发法字〔2014〕38号)中规定,“在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开展专利工作的试点”; “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型企业发展为重要方向”;“充分发挥专利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指导优势,为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试点”是为了帮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对发展有益的支持,因此国家给予试点城市的财政补助额度是比较高的。 比如,苏州的专利试点企业,如果是发明的话,每件可以获得2万元的补贴,如果是有实审困难且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的发明专利则每项最高可获得5万元补贴。
而北京则没有这么高,这是由于北京已经是知识产权强市,企业和机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 另外,根据《北京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市级财政安排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造和提高公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重点在于后两者。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尽管北京的GDP总值高于其他省份,但是获得的专利补助资金却并不多,反而是一些GDP低于北京的省份能获得更高额的专利补助。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北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保护意识,因此不再像其他省份那样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