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企业减税降费?
首先,要清晰什么是“减税”和“降费” 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减税”;营改增政策是“减税”;增值税税率调整是“减税”;取消增值税免征额、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都是“减税”!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理解为税务部门少收钱了(减少税款征收),但是为什么要减少税款征收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财政支出压力过大,靠财政补贴支持行业发展(尤其是亏损行业)不可持续;因此通过税收手段调节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3.税收杠杆作用发挥不力,税种设置不合理导致税收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此需要通过合理设置税种、优化纳税环节来提高税收调控经济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减税”还是“费”,最终都是税务局少收了钱,那么钱去哪里了呢?答案是:企业增加了成本(因为需要把钱支付给员工、供应商等),但是收入并没有增加(因为可能还承担了一些额外的费用),所以企业的利润少了甚至亏钱了。
其次,如何看待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就是政府给你发钱让你不要交那么多钱给政府(少缴税等于发给企业钱),但政府同时也不确定你拿到这笔钱之后会不会花出去(因为有可能你本来应该交给政府的税费被挪作他用)。 所以一方面企业要应对政府的“减税费”,另一方面又要防范企业自身“乱开支”。这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博弈。
最后,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费是否真的减少了? 不一定,因为企业除了交税务还可能有其他支出比如:
1.支付员工的薪酬;
2.支付银行利息;
3.购买原材料、基建摊销等相关费用;
4.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等 虽然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三费”是有明确扣除标准的,但是除了这三个还包括很多其它的经费,而且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有些费用可能很难拿到合理的票据,所以有可能出现看似“减税”了,但实际上企业负担并没有轻多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