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桑五行缺什么?
姓氏起源 桑姓来源有二:
1、出自上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子穷桑,其裔孙曰虞思,虞思之子阿蒲,受封于桑,为诸侯,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上古颛顼帝有个儿子叫穷桑,他的后裔中有一个叫虞思的,虞思的儿子叫阿蒲,被封在桑地,建立了国家,以桑为姓。这就是桑姓的源起。这个姓的来源,属于以邑为姓的一类。
2、出自古代大舜的后代有被封在桑邱的,子孙以封地为姓。又据《尚书·禹贡》所载,夏朝时,豫州地区有桑野,属于豫州之土;到了商朝时,豫州的南部还有桑林,可见古代河南境内有很多桑树,当地也有姓桑的人。周朝燕国的都城蓟城附近,也叫做桑丘。这一地区早在殷商时代就属冀州之地,所以春秋时的晋国入侵燕国,攻占桑丘,就把冀州的版图划归晋国所有。汉代的时候,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十五里还有一座县城叫做广武县,因与古之广武县同名,汉宣帝刘询就把这座县城改名为昆阳,并以此作为郡治所,直至东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才废黜。
晋代的学者裴冲在注释《尚书·禹贡》时,把“冀州之野多桑”中的“冀州之野”解释为“今之荥阳、开封、陈留三郡界是也”。这里所说的开封郡,就是西汉时期的梁国,而陈留则是东汉时期的陈留王国,这两块地方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的荥阳郡管辖范围。古代的豫州境内确实有很多姓桑的人家。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大臣崔琰,他的祖上是东汉末年司徒崔钧,崔钧字叔孚,是冀州人,史书上说他是“善《易》”,就是会讲解易经的意思。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崔林,二儿子叫崔猛,都是曹魏的名臣,官做到司空。他的孙子辈中有一个人叫崔赞,官至兖州刺史,生有多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儿子叫崔谧,字彦冲,在晋武帝司马炎时做过散骑常侍和河东太守。
晋惠帝时,匈奴首领单于寇掠河东,俘虏了崔谧,由于崔谧博学多识,又懂天文历法被匈奴单于尊为“君子”供起来。后来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命崔谧用汉代文字书写诏令,还让他教太子读书,崔谧很受器重。崔谧的子孙很多,其中一支定居到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市),这一支后来成了南北朝时兰陵萧姓家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