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自然界总结出来的,比较朴素,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如木生火);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比如水往低处流、土是中央等。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五行学说也被不断地完善。 现代科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里有电子绕核转动,电子有一种特征——波粒二象性,它同时具有粒子(如氢离子)和波(如光线)的特性。因此人们可以引入波函数来描述它的状态。而五行中所谓“金”、“木”、“水”、“火”、“土”,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波”,一种不同波长的波。
现在把人体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跟外界有着信息(信号)与物质的交换,那么人体就可以用“信道”(传递信息的通道)与“载体”(传送物质的载体)来表述它与外界交流的信息与物质。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能量(质量=能量/c^2),所以波也有能量,从而具有温差。根据波函数的规律,一个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前后相位差,这样就形成了五行中的“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就是高波长的波对低波长的波的作用,它可以理解成是波的叠加。水生木,也就是波长较长的波浪带动波长较短的波浪向前推进。而土居中央,意味着波在这停下来,然后向前再次出发。所以中医里有“推掌之法”“运指之法”,其实就是调动身体的能量场,使阴阳相交,五行得以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