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市长?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在上海某高校工作,对于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尤其是负责科教文卫的副市长陈寅还算熟悉,私下里也有一点交情(不能说出来你们别乱猜)。 所以对于一些内部的消息也知道一点。 上官是2018年从浙江省副省长任上调往上海市担任市长的。 之前网上对于上海市政府领导班子的组成讨论的很多,也有很多人提了很好的建议。 比如说让汪惠仁(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兼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或者徐逸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来做市长。
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当时让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来做市长,都绝对比现在做的更出色,上海的发展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遇到这么多问题。(非议体制内升降调的人可以歇歇了) 为什么呢? 因为用人不当引起的内斗和体制运行不畅的问题在浦东开发区有着最鲜明的体现。
十几年前,为了发展上海的外向型经济,开发浦东,把浦东划了出去,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行政区。但是让人没有想到是,这一划导致了上上下下近二十年来对浦东开发区的监管不到位,用人失察。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到底靠什么? 靠人! 但人的因素在目前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是片面追求GDP和数据的增长。 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把干部搞糊涂了。 什么样的干部适合做经济的领导者呢? 从浦东的实践来看,一定是务实、肯干、不怕压力和人际关系复杂的人来说才适合。
而汪惠仁和徐逸欣恰恰符合这些特征,另外两个人都是做财政金融和外贸出身的,用他们在自己的本行发挥优势,浦东的经济必定会腾飞。 而目前上海的市政府班子来看,除了分管城建的副市长王云飞外,其他几个领导都是侧重人文社会的学科出身,这样的领导班子的结构用来应对今天的上海城市危机显然是不合适的。